本文首發于懂球帝。
喜歡“借鑒”的亞足聯,一直在“東施效顰”
作者丨不懂球專欄
編輯丨玉劍生
前段時間,關于亞足聯要籌劃效仿歐洲國家聯賽舉辦“亞洲國家聯賽”的消息甚囂塵上。而在最近幾天,又傳出新聞稱這一計劃基本已經胎死腹中——這是一個符合邏輯的結果,因為亞洲國家聯賽與許多亞洲一流國家隊的發展目標并不相符。
當東亞的日韓兩支一流隊伍想要利用為數不多的空閑國家隊窗口去與歐美強隊過招時,亞足聯還想著忽悠他們來跟其他亞足聯國家進行低質量友誼賽,實在是有些天方夜譚。
當我們回顧亞足聯70年的歷史,就能發現亞足聯幾乎一直在國家隊和俱樂部各項賽事的賽制上“借鑒”歐足聯和其他足球先進地區。但這漫長的70年里,各種不同勢力利益的糾葛,各種現實因素的掣肘,都讓亞足聯賽事體系始終處于一種非常別扭的東施效顰般的狀態。
這個故事,或許得從如今看起來風生水起的亞冠精英聯賽的歷史講起。
眾所周知,現行的亞冠賽制是本賽季剛剛開始實行的。但亞足聯旗下的俱樂部冠軍賽事從創始一直到今天,確實是反復在各種賽制之間來回折騰。
歐冠成立于1955年,南美解放者杯成立于1960年,中北美冠軍杯成立于1962年,非洲冠軍杯成立于1964年,而亞洲俱樂部的冠軍賽事在還要再晚一些的1967年成立。國際足聯旗下幾個大洲足聯中,亞足聯的俱樂部賽事成立時間僅早于大洋洲。
當然,這與亞洲復雜的地理和政治因素也有關系。1963年時,時任亞足聯秘書長李惠堂就宣布了亞洲足聯有意舉辦類似歐洲冠軍聯賽的俱樂部賽事,但一直到1967年才以亞洲冠軍俱樂部錦標賽的名義舉辦了首次賽事,這也是亞冠最早的前身。
這項賽事在創辦之初的賽制并不穩定,參賽隊伍數量也不斷變化,而俱樂部的參賽情況則更加動蕩:以“亞洲冠軍俱樂部錦標賽”為名的賽事只舉辦了4屆,這4屆比賽中有打循環+淘汰賽的,也有直接打淘汰賽的。當然更重要的是,前4屆賽事中以色列俱樂部每屆都進入了決賽,而且拿下了3個冠軍——其中不可忽略的一個原因在于,不少阿拉伯地區的球隊拒絕與以色列球隊比賽。
1970年的比賽中,黎巴嫩球隊拒絕與特拉維夫夏普爾進行半決賽。1971年的比賽中,伊拉克球隊在小組賽和決賽中都拒絕與特拉維夫馬卡比進行比賽,也讓對手自動獲得了冠軍。1972年的“最后一屆”比賽,正是由于科威特和黎巴嫩球隊都不承諾會與以色列球隊進行比賽,導致參賽球隊僅剩4支,迫使亞足聯宣布取消了這項賽事。
這一停就是14年。
當然,政治因素也是亞足聯首先要面臨的一個大問題。中東地區政局的動蕩,讓穩定的足球比賽變成了奢望。而在西亞及各方勢力的糾葛下,很多國家足協都因為一些足球或非足球的原因選擇了離開亞足聯。
蘇聯解體后,高加索三國因為文化傳統更接近歐洲國家而加入了歐足聯。但曾代表亞足聯參加世界杯的以色列最終離開亞足聯加盟歐足聯,則完全是亞足聯所面臨困難的最好寫照。當然,亞足聯自身內部的矛盾也不得不說,哈薩克斯坦也曾是亞足聯成員國,但在各項國家隊賽事的賽程、裁判問題上反復吃啞巴虧,最終在2002年脫亞入歐加入歐足聯。
這也是一個很有趣的現象:亞洲國家并不是都加入了亞足聯,而加入亞足聯的也并不都是亞洲國家——還有一個澳大利亞。
話說回亞洲俱樂部賽事:1972年停辦之后,這項賽事一直到1986年才以亞洲俱樂部錦標賽的名義回歸。這項賽事在國內更廣為知曉的名字應該是亞俱杯,1989-90賽季亞俱杯上,遼足先后在小組賽階段和決賽都擊敗了日本的日產汽車,奪得了中國俱樂部的首座亞洲冠軍。
所以,在2013年恒大奪得亞冠改制后的首座亞冠時,其實很多媒體在報道中漏了“改制后”這一關鍵信息。亞足聯的統計上,中國的亞冠冠軍數量是3座而不是2座。
盡管亞洲俱樂部賽事回來了,但在亞足聯的管理下,這項賽事依舊處于一個非常不穩定的賽制。無論是賽事究竟是不是跨年,還是決賽到底打主客場還是單回合決勝,包括在此期間亞洲優勝者杯和亞洲超級杯的短暫出現以及迅速消失,都讓亞洲各個國家對亞足聯反復橫跳的賽制表示了困惑和不滿。
對了,正如上一期的夜話所說的,中國足協杯的恢復倒也確實是因為亞洲舉辦優勝者杯的契機,而亞洲優勝者杯的靈感自然也是來自于歐洲優勝者杯。
2002年起,亞洲俱樂部賽事再次改制,新的亞冠成立。隨后,亞冠繼續在上面提到的這些制度上反復來回調整。2014年,亞冠甚至在決賽前就將東亞和西亞完全分開進行比賽,而很多媒體猜測這是因為東亞球隊在亞冠的戰績過于強勢。
最近幾個賽季,亞冠繼續逐年調整賽制。2021年,疫情期間,亞冠聯賽擴軍至40隊小組賽。2022年,亞足聯宣布2023-2024賽季開始亞冠重新調整為跨年賽季,中日韓等東北亞聯賽也被迫不得不將賽制調整放上日程。2024-2025賽季,亞冠效仿新的歐冠改制,將亞冠拆分為了亞冠精英聯賽和亞冠2級聯賽,而新的亞足聯挑戰聯賽成為了第三級別賽事。
新的亞冠精英聯賽從之前的40隊縮編至了24隊,亞冠二級聯賽從此前亞足聯杯的36隊縮編至了32隊。而接替此前亞足聯主席杯作為第三級別賽事的全新亞足聯挑戰聯賽,倒是進行了一些擴編,從12隊來到了20隊。但是這是簡單的算術題,參加洲際賽事正賽的俱樂部數量變少了,其實與一直以來亞足聯希望把蛋糕做大的目標并不符合。
當然,亞洲幅員遼闊也是他們面對的一大挑戰,但在如今亞冠背后有了沙特金主,亞冠精英聯賽獎金大幅上漲,甚至四分之一決賽開始就要去沙特進行賽會制比賽,但參賽隊伍大幅削減,最合理的解釋其實是“沙特也沒有錢到愿意這樣大撒幣”。
所以,新的12+12隊亞冠精英聯賽出現了一個很奇怪的現象:在學習歐冠的“聯賽階段”之后,由于又要打8輪小組賽,因此對于中日韓球隊來說,在除去本國球隊的9個對手中,要遇到8個。抽簽的唯一意義,只有抽出對陣順序和主客場。
還有一個有趣的事情:亞冠聯賽的logo和相關周邊設計,在2021年才剛剛更新過一次。而這類顯然需要大經費預算的項目,卻只有3年的有效期,在今年再一次更新。
其實亞足聯的困難確實可以理解,但也并不是沒有好的解決方案。東亞足聯就有過一次有意的探索,但最后卻在亞足聯的壓力下宣告失敗——曾在2003-2007年短暫進行過的A3聯賽,雖然是非正式比賽的性質,而且是賽會制,但卻依舊獲得了中日韓三國足協和俱樂部極高的重視。
其實A3聯賽的創始在亞足聯的亞冠改制之前,但A3聯賽的出現讓亞足聯感受到了更多的生存危機。2003年,第一屆A3聯賽舉辦。2004年,A3聯賽盡管提前向亞足聯報備了賽程,但依舊被亞冠的賽程沖突干擾,導致包括申花在內的四支參賽隊都不得不兵分兩路,甚至申花和城南一和都是一天之內同時進行了亞冠和A3兩場比賽。
然而,亞足聯被東亞球隊棄亞冠保A3的態度進一步激怒,于是在賽程和贊助兩方面繼續施壓,使得A3聯賽的招商工作也越來越困難。盡管中日韓三國足協的官員都對A3聯賽給予了極大的支持和期待,贊助商的大力投入也一度能夠保證A3參賽隊在亞冠極限施壓下的積極性,但靠錢來維持的足球最終還是不可避免地走向崩潰。
2007年,申花在末代A3聯賽中奪冠,但沒想到成為了這項賽事的絕唱。盡管比賽開始前,三國足協還在暢想未來的擴軍事宜,甚至提出通過三國這樣的賽事交流未來達成更廣泛的球員交流,但在大贊助商都被吸引至參賽隊更多的亞冠聯賽、承辦單位也宣告破產后,風光一時的A3聯賽也走向了終結。
盡管A3一度風光無限,球隊極其重視,競技水平也非常高,但卻已經被人遺忘。申花這座A3冠軍的含金量曾被稱為是“新申花新起點”,媒體也稱其為遼足之后中國足球的又一座洲際賽事冠軍獎杯,但賽事的含金量還是需要時間來沉淀,隨著A3的消失,很多年輕一代的球迷甚至都不知道申花這座獎杯的存在。
當然,A3聯賽的境遇對于如今的亞冠精英聯賽來說也是一種警示:現在靠著金元力量揮斥方遒的賽事,背后依舊有著系統性崩潰的風險。如果有一天,沙特人不想搞足球了,那么如今的亞冠精英聯賽又要怎么調整呢?
??在各個平臺關注我們,獲得持續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