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足協在今天公布了第二批債務清償名單,隨后就有多名球員就自己遭遇的欠薪問題發起了對俱樂部的聲討。對于這一情況,轉會市場網管理員朱藝 進行了解釋。
朱藝表示:
雖說已經提醒了多次這兩批名單標題上寫的清清楚楚是“完成債務清償俱樂部名單”而不是準入名單,但仍有不少人還是把它當成了準入名單,就連球員也如此認為,質疑時使用的都是“為什么能通過準入”這個說法。
我還看到一些球迷評論,說因為球員出來質疑了,所以足協沒有公信力了,這也是不正確的理解。公示的目的就是接受各種社會監督。你可以看到發布名單通知的第二段就白紙黑字寫了,而在名單下面有一大段相關說明和監督反饋渠道和方式。
足協不是政府,也不是商業密探,監管和窺探不到俱樂部運行的所有情況。所以目前的準入是由俱樂部自行填寫提交各項準入材料,這些材料是用于證明自己已經完成了該準入項的證據。但是,很顯然這些證據并不一定完全準確,俱樂部完全可以對證據進行夸張、隱瞞,甚至造假處理。
誰主張,誰舉證。社會監督的意義即在于此,如有債權人認為俱樂部還有欠債,那么就應該向足協提交相關證據證明于此。名單下面已經詳細寫了說明。
所以目前有球員公開提出質疑,顯然是正常的,并且這正是清債名單公布的意義。雙方存在爭議意味只有以下兩種可能——“俱樂部在胡說”:存在漏上報、錯上報的清債情況,實際仍未清債;或——“球員在胡說”:提出了不在清債范圍內的,或不屬于中國足協準入范圍內、或根本不存在的債務。雙方有義務繼續就此做出解釋和舉證,來支持自己的觀點。
當然了,通過這次球員的集體公開質疑,我們也可以看到,中國職業俱樂部準入工作,宣傳度明顯還是不夠,社會、債權人對此了解明顯不足。清債的公開程度不高,像國際足聯公示禁令那樣的可以讓社會公眾看得見并即時更新的公開系統目前中國足協是沒有的。可以多吸取此次教訓,多利用社會監督力量,結合信息化手段,讓準入在陽光下運行,提高社會公眾和債權人的知情權,把事情解決在發展期,避免負面情況的集中爆發,真正有效率的解決欠薪、欠債問題,把維護球員等債權人利益落到實處,維護職業聯賽商業價值和形象。